排便时肛门疼痛可能与肛裂、痔疮、肛周感染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等方法缓解症状,具体如下:
一、原因
1.肛裂
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时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引起排便时剧烈疼痛,便后疼痛可能持续,并伴有少量鲜红色血液。
2.痔疮
内痔或外痔在排便时因充血、水肿或血栓形成,可能出现肛门胀痛、灼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肛门处柔软肿物。
3.肛周感染
肛周脓肿或肛窦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肛门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热。
二、治疗方法
1.肛裂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疼痛,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大便,陈旧性肛裂需行肛裂切除术。
2.痔疮处理
使用麝香痔疮栓、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等药物,血栓性外痔需手术剥离,严重脱垂痔可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3.抗感染治疗
肛周脓肿需口服头孢克肟片,配合甲硝唑片抗厌氧菌,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并定期换药。
三、注意事项
1.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坐浴15分钟,避免用力擦拭。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若出现持续出血、发热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到肛肠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不明成分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