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具体与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感染性胃肠炎更容易引起发热,而非感染因素如食物过敏等可能不伴发热。
一、感染性原因
1.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时,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因子,可能引起体温升高至38℃以上,同时伴随腹痛、脓血便。
2.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后,发热通常以中低热为主,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常伴水样腹泻和呕吐。
二、非感染性原因
1.食物刺激
摄入辛辣或冰冷食物引发的急性炎症反应,通常以腹痛、腹泻为主,较少出现明显发热。
2.药物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时,可能出现低热但不超过38℃,多伴有上腹灼痛。
三、注意事项
1.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需及时就诊排查其他感染灶。
2.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应立即补充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3.发病期间应选择米汤、面条等清淡饮食,避免乳制品和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
患者若出现反复高热、意识模糊或血便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或并发症,需尽快到消化内科或急诊科进行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