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形成可能与肛垫下移、静脉曲张、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其常见原因包括肛垫弹性减弱、静脉回流受阻、长期便秘或妊娠等,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改善。
一、原因
1.肛垫下移
肛垫是肛门部位的正常组织结构,具有闭合肛门的作用。随年龄增长或长期腹压增高,肛垫弹性减弱可能逐渐松弛下移,导致痔疮形成。
2.静脉曲张
久坐、久站或排便时间过长可影响肛门周围静脉血液回流,导致静脉扩张瘀血,形成痔疮。
3.腹压增高
长期便秘、妊娠或慢性咳嗽等因素会增加腹压,影响直肠静脉回流,诱发或加重痔疮。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痔疮栓缓解局部肿胀,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大便减轻腹压。
2.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Ⅰ-Ⅱ度内痔,将硬化剂注射至痔基底,促使血管纤维化萎缩。
3.手术治疗
反复脱垂的Ⅲ-Ⅳ度痔可采取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术式。
三、注意事项
1.调整饮食
每日摄入20-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2.避免久坐
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采用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3.局部护理
排便后使用38℃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用力擦拭加重黏膜损伤。
存在便血、脱垂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肛肠科,通过肛门指诊、肠镜等检查明确病情程度,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泻药加重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