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等,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管理。常见措施主要有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中医调理以及血压监测等,具体如下:
1、饮食控制
每日钠盐摄入量需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摄入。建议多食用富含钾的香蕉、菠菜,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比例,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适量饮用绿茶、决明子茶等有助于辅助调节血压。
2、运动锻炼
每周进行5次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每次持续30-50分钟。可配合抗阻训练,如靠墙静蹲、弹力带训练,注意避免憋气发力。运动后心率宜控制在(170-年龄)次/分范围内。
3、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联合用药时多采用长效制剂,需遵医嘱定时服用,避免漏服或自行调整剂量。
4、中医调理
在医生指导下可配合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方剂调理,耳穴压豆选取神门、降压沟等穴位。配合涌泉穴按摩,每日早晚各100次,有助于辅助降压。
5、血压监测
建议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测量前静坐5分钟,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记录波动情况,就诊时携带记录本供医生参考,当收缩压持续≥160mmHg时应及时复诊。
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引发血压骤升。若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等高血压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每3-6个月需进行颈动脉超声、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