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时肛门疼痛可能与肛裂、痔疮、肛周感染等原因有关,常伴随出血、肿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一般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同时需注意肛门护理。
一、原因
1.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层撕裂,多由便秘或腹泻引起。排便时干硬粪便摩擦创面会导致剧烈疼痛,常伴有便后滴血。
2.痔疮
内痔脱出或外痔血栓形成时,排便时肛周静脉丛受压引发胀痛,可观察到肛门肿物或触及硬结。
3.肛周感染
肛周脓肿或肛瘘急性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治疗方法
1.肛裂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裂口愈合,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大便。急性疼痛期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
2.痔疮处理
外涂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肿胀,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血栓性外痔需行切除术。
3.感染控制
确诊细菌感染时,需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形成脓肿者应及时切开引流。
三、注意事项
1.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使用刺激性卫生纸。
2.每日保证1500ml饮水摄入,增加芹菜、火龙果等膳食纤维摄入。
3.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脓液渗出,应立即到肛肠科就诊。注意孕妇禁用含麝香成分的外用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