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通常是在眼科检查或治疗中使用药物扩大瞳孔,其作用主要包括辅助屈光检查、观察眼底病变、治疗炎症、术前准备以及监测病情进展等。以下是具体分析:
1、辅助屈光检查
散瞳能暂时麻痹睫状肌,消除眼睛的调节作用,尤其适用于儿童青少年验光。这类人群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后可避免假性近视干扰,从而准确检测真实屈光度数。
2、观察眼底病变
瞳孔扩大后,医生能更清晰地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深层结构,有助于诊断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例如,周边视网膜裂孔在常规检查中易被遗漏,散瞳可提高检出率。
3、治疗炎症
对于葡萄膜炎、虹膜炎等眼内炎症,散瞳药物可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缓解瞳孔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和畏光症状。同时能促进炎症消退,避免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4、术前准备
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操作前需散瞳,以便充分暴露术野。瞳孔直径扩大至6mm以上时,可降低术中器械损伤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5、监测病情进展
部分慢性眼底疾病如黄斑变性,需定期散瞳随访观察病灶变化。动态对比视网膜出血、渗出等体征,能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散瞳操作需由专业眼科医生根据患者年龄、眼压及全身状况评估后实施。用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视物模糊、畏光等反应,建议检查后佩戴墨镜并避免驾驶。若出现眼痛、持续视力下降等异常,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