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皮肤损伤、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以及头痛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数天至数周内逐渐出现,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1、皮肤损伤
被猫抓伤或咬伤的部位在3-10天后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可能发展为水疱、脓疱或溃疡。这种皮损通常不伴随明显疼痛,但可能持续数周,是感染初期最直观的表现。
2、淋巴结肿大
约90%患者会在受伤部位同侧的腋窝、颈部或腹股沟出现淋巴结肿大,直径可达1-5厘米。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且有压痛,部分可能化脓,通常持续2-4个月才会消退。
3、发热
约30%患者会出现38℃左右的低热,可能伴随寒战或夜间盗汗。发热症状多呈间歇性,在淋巴结肿大期间尤为明显,通常持续1-2周。
4、乏力
约28%患者会感到持续性疲倦,体力明显下降,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这种乏力感与免疫系统持续对抗病原体有关,可能持续整个病程。
5、头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至中度头痛,通常为钝痛或压迫性疼痛。少数可能出现脑炎并发症,表现为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但发生率不足2%。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通过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与流浪猫接触,被宠物猫抓伤后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免疫功能低下者若出现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