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双重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李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江西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双重人格的形成通常与童年创伤、心理防御机制以及长期压力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评估和治疗。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存在两种或更多独立的人格状态。

1、童年创伤

童年期经历严重身体虐待、性虐待或情感忽视是主要诱因。创伤事件超出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大脑通过分裂不同身份来隔离痛苦记忆,例如受虐儿童可能发展出“坚强”人格承受伤害,而“脆弱”人格保留正常情感功能。此类患者常伴随闪回、噩梦等创伤后应激症状。

2、心理防御机制

面对无法处理的极端压力时,分离成为自我保护方式。这种防御机制使个体将无法承受的思想、感受从意识中剥离,形成独立人格单元。患者可能出现时间知觉错乱,无法回忆特定时间段的行为表现,或者突然改变说话语气和行为模式。

3、长期压力

持续存在的家庭暴力、战争环境或重大生活变故可能导致人格分裂。高压状态下,不同人格分别承担特定功能,如一个人格负责应对工作压力,另一个人格处理日常生活。这种情况常伴随抑郁、焦虑等共病症状,需配合正念训练和认知行为治疗。

若存在身份混淆、记忆断层或无法解释的行为改变,建议尽早就诊精神心理科。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眼动脱敏与再处理治疗、催眠疗法等心理干预,必要时联合氟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改善伴随症状。治疗过程中需建立稳定的治疗联盟,避免人格转换导致的治疗中断。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