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诊疗技术,通过导管或穿刺手段直达病灶实施精准治疗,主要适用于心血管、肿瘤、脑血管及血管外科等领域。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等显著优势,现从临床应用的四个主要方向具体说明:
1、心血管介入
针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置入球囊导管,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狭窄部位植入心脏支架。对于复杂病变还能实施旋磨术清除钙化斑块,或采用药物球囊抑制内膜增生。
2、肿瘤介入
在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治疗中,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将化疗药物直接灌注至肿瘤供血动脉,配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血管。射频消融术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灭活3cm以下的肝脏肿瘤病灶。
3、脑血管介入
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弹簧圈栓塞术经股动脉入路封闭瘤腔。急性脑梗塞患者可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机械取栓,通过支架型取栓装置快速开通阻塞血管。
4、血管外科介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通过球囊扩张恢复血流,髂动脉瘤可采用覆膜支架进行腔内隔绝。深静脉血栓患者可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
该技术需在复合手术室内由介入放射科医师团队操作,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影像学等评估。虽然创口仅2-3毫米,但仍存在对比剂过敏、血管损伤等风险,具体治疗方案应经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