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主要是为了通过替换混浊的晶状体来恢复视力。手术通常包括术前评估、麻醉、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等步骤,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方案。
1、术前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力测试、眼压测量、角膜曲率检查及眼部B超等评估白内障程度,并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患者需告知全身疾病史,停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术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
2、麻醉与切口
手术多采用表面麻醉(滴眼药水)或球周局部麻醉。医生在角膜缘制作约2-3mm的微创切口,通过该切口伸入超声乳化探头。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辅助切口以维持前房稳定性。
3、晶体乳化吸出
超声乳化探头通过高频振动将混浊的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同时通过负压吸引系统将其吸出。整个过程需保持前房深度,避免损伤角膜内皮和晶状体后囊膜。
4、人工晶体植入
将预先选择好的折叠式人工晶体通过推注器送入眼内,在囊袋内展开固定。医生会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单焦点、多焦点或散光矫正型晶体,术后调整晶体位置确保光学中心对齐。
5、术后处理
切口通常无需缝合,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后用眼罩包扎。术后需使用激素类和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约4周,定期复查眼压、角膜情况及晶体位置,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1个月。
术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异物感属于正常现象,若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或大量分泌物需立即就医。建议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用药。90%以上患者术后视力可提升至0.5以上,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基础眼病患者需综合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