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心跳不规则。患者常有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房颤的发生与心脏结构异常或电活动紊乱有关,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肌肉的不规则收缩使心房无法有效泵血,容易形成血栓。根据发作频率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前者可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后者需医疗干预。长期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增加血栓脱落引发脑卒中的风险,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
若出现心跳异常、胸闷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心内科就诊。确诊需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控制心率、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必要时可采取射频消融术。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mg以内,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血压异常者需定期监测,将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有助于降低房颤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