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前驱期症状、瘫痪前期症状、瘫痪期症状以及后遗症期症状。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1、前驱期症状
此阶段以发热、头痛、咽痛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体温常波动在38℃-39℃,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或恶心呕吐。症状通常持续1-4天,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部分患儿在此阶段后症状消失。
2、瘫痪前期症状
当前驱期发热消退后1-6天,可能出现二次体温升高,体温可达39℃以上。此时患儿会出现颈背部肌肉强直、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体检可见脑膜刺激征阳性,膝腱反射由亢进转为减弱。
3、瘫痪期症状
多在起病2-7天后出现特征性的弛缓性瘫痪,以下肢不对称性瘫痪最为典型。受累肢体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感觉功能通常保持正常。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4、后遗症期症状
若未及时干预,病程超过2年后可能遗留永久性损害。常见后遗症包括受累肢体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脊柱侧弯等,部分患儿会出现跛行、肢体短缩等运动功能障碍。
该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家长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和防护隔离。对于已出现后遗症的患儿,需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和矫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