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度是衡量眼球屈光系统对光线折射能力的单位,用于描述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的程度。其数值大小直接反映眼睛调节光线聚焦位置的能力是否正常。
屈光度的正负值分别代表不同的屈光状态。负值表示近视,即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正值则为远视,即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正常成年人的屈光度通常在0D左右,儿童因眼球发育会呈现生理性远视。屈光度的测量需通过专业验光确定,包括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等检测手段。当屈光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导致视物模糊、眼睛疲劳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光学矫正使光线准确聚焦。常见的异常屈光状态包括轴性屈光不正和屈光性屈光不正,前者由眼轴长度异常引起,后者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变化有关。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用眼40分钟应远眺5-10分钟。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屈光度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应每半年复查。若出现视力下降、视物重影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散瞳验光等专业检查,由眼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矫正方案,选择适合的镜片度数或角膜接触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