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骼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通常由外伤、暴力撞击或骨质疏松等疾病因素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时可伴有畸形或骨擦音。
1、常见原因
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如跌倒、撞击,或间接暴力如扭转力导致。骨质疏松、骨肿瘤等疾病也会增加骨骼脆性,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病理性骨折。例如老年人髋部骨折常与骨质疏松相关。
2、主要类型
根据皮肤完整性可分为闭合性骨折(皮肤完整)和开放性骨折(皮肤破损);按骨折线形态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等;根据稳定性分为完全骨折(骨骼完全断开)和不完全骨折(如青枝骨折)。
3、典型症状
受伤部位立即出现剧烈疼痛,按压时加剧,常伴局部肿胀和皮下淤血。肢体可能出现异常弯曲、短缩或旋转畸形,活动时产生骨摩擦感。开放性骨折可见伤口渗血或骨外露。
4、常规治疗
需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类型。治疗包括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采用石膏、支具或内固定装置维持骨骼对位。疼痛管理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镇痛药物,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愈合。康复期需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
发生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制动患肢并用夹板固定,冰敷减轻肿胀。禁止尝试自行复位,转运时注意保护伤处。治疗期间需加强高钙饮食,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或复杂骨折需尽早手术治疗,避免遗留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