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以肠系膜脂肪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能与感染、手术创伤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病主要累及小肠系膜,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及消化系统症状。
1、疾病概述
肠系膜脂膜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特征是肠系膜脂肪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坏死和纤维化改变。该病属于良性病变范畴,但可能引起肠管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需要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活检确诊。
2、主要病因
约30%-50%患者存在腹部手术或外伤史,手术创伤可能诱发局部炎症反应。部分病例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如腹腔内感染可能蔓延至肠系膜。另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存在抗核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3、常见症状
超过80%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约60%病例可在腹部触诊时发现质硬包块。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4、治疗措施
对于无明显症状者通常采取观察随访,急性期可应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疼痛明显者可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合并感染者需用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严重病例出现肠梗阻时需进行肠粘连松解术等外科干预。
日常应注意避免腹部外伤,保持规律饮食,出现持续腹痛或腹部包块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腹部CT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不可擅自停用激素类药物以防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