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红外线凝固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轻度患者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中重度患者可能需结合器械或手术干预。
1、药物治疗
对于出血、肿胀或疼痛的轻度内痔,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复方角菜酸酯栓减轻局部炎症,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便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可促进局部清洁和血液循环。
2、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Ⅰ-Ⅱ度内痔出血,将5%苯酚植物油等硬化剂注入痔核基底部黏膜下层,通过化学性炎症反应使血管闭塞、组织纤维化,从而达到止血和固定痔核的效果。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
3、胶圈套扎
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入痔核根部,阻断血流供应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该方法对Ⅱ-Ⅲ度内痔有效率可达85%以上,术后可能出现坠胀感或少量出血,通常1-2周痔核可脱落。
4、红外线凝固
利用红外线照射使痔核表面黏膜产生蛋白凝固,形成瘢痕固定效果。适用于Ⅰ-Ⅱ度内痔,具有操作简便、恢复快的特点,但远期复发率相对较高。
5、手术治疗
针对反复脱出无法回纳的Ⅲ-Ⅳ度内痔,可选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或传统痔切除术。开放性手术可彻底去除病灶,但术后恢复期需注意创面护理,预防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避免久坐久站,建议每40分钟变换体位。若出现持续出血、痔核嵌顿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到肛肠专科就诊评估,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延误治疗。术后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