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整喂养方式、光照疗法、暂停母乳喂养以及药物治疗等,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日常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1、调整喂养方式

适当增加每日喂养次数至8-12次,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哺乳时需确保正确含接姿势,避免无效吸吮导致摄入不足。两次哺乳间可适量喂水,但每日补水量不宜超过30ml。

2、光照疗法

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15mg/dl时,需采用425-475nm波长的蓝光进行照射治疗。光疗过程中需用遮光眼罩保护视网膜,照射时长通常为6-8小时/天,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变化,避免出现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

3、暂停母乳喂养

若胆红素值持续超过20mg/dl或上升速度过快,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此期间可改用配方奶喂养,待胆红素水平下降至安全范围后恢复母乳。需注意使用吸奶器维持泌乳量,避免乳腺管堵塞。

4、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感染或胆红素代谢异常者,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促进胆红素结合,或口服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溶血性黄疸合并母乳性黄疸的病例,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家长应每日观察患儿皮肤黄染范围变化,注意巩膜、手掌和足底是否出现黄染。若发现喂养困难、嗜睡、肌张力减低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前往新生儿科就诊。所有治疗措施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退黄药物或偏方。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