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可能与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感染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光疗、药物或手术治疗。患儿出现皮肤黄染、嗜睡、拒奶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除皮肤黄染外,可能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苯巴比妥片、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严重时需进行换血疗法。
2、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结合胆红素升高。常伴有陶土色粪便、尿液深黄等症状。确诊后需在出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若手术失败则需肝移植治疗。
3、感染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可抑制肝酶活性或导致胆汁淤积。除黄疸外可能出现发热、反应差等感染征象。需根据病原体选用头孢曲松钠、更昔洛韦等抗感染药物,同时配合保肝利胆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分解,使用肝酶诱导剂增强胆红素代谢能力。对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采取换血疗法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日常需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大小便颜色。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病因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制定,家长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