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通常包括注射前准备、选择部位、消毒皮肤、进针推药、拔针按压等步骤,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规范操作以避免感染或组织损伤。
1、注射前准备
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及有效期,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或沉淀。选择合适规格的注射器及针头,通常使用5ml注射器搭配7号针头。需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避免药量不足。
2、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部位包括臀大肌(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3处)、股外侧肌(大腿中段外侧)和三角肌(肩峰下2-3横指)。需避开红肿、硬结、瘢痕或神经血管密集区域,消瘦者需捏起注射部位皮肤。
3、消毒皮肤
以注射点为中心用75%酒精或碘伏螺旋式消毒,直径大于5cm。消毒后待干过程中禁止触碰已消毒区域,防止二次污染。
4、进针推药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快速进针,深度达针梗1/2-2/3。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推注药液,油剂类药物需适当加温至38-40℃。推注速度控制在10秒/ml,防止局部硬结形成。
5、拔针按压
快速拔出针头后用无菌棉签按压3-5分钟。对于刺激性药物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可采用Z字形注射法,即注射前将皮肤向侧方牵拉2cm,推药后放松皮肤使针道闭合。
实施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注射后观察3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若出现局部肿胀、硬结,可进行湿热敷促进吸收。建议每次注射更换部位,两次注射间隔至少2.5cm,长期注射者应建立注射部位轮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