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的有过敏性皮肤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等。若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过敏性皮肤病
湿疹、荨麻疹等疾病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这类疾病常伴随红斑、丘疹或风团,抓挠后可能加重症状。
2、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皮肤微循环障碍和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和异常瘙痒,尤其好发于四肢末端。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反复皮肤感染。
3、肝胆疾病
肝硬化、胆道梗阻等疾病会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过量的胆汁酸沉积在皮肤真皮层,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全身性瘙痒,夜间症状可能加重。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速皮肤代谢导致干燥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因粘多糖沉积刺激皮肤。部分患者伴有体重异常、心慌等症状。
5、恶性肿瘤
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可能释放炎性因子直接刺激皮肤,或通过代谢异常间接导致瘙痒。这类瘙痒常呈顽固性,可能伴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烫洗。若瘙痒持续超过2周,伴随黄疸、消瘦、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到皮肤科或相关专科就诊,完善血液检查、影像学等评估,切勿自行滥用止痒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