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毛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切开引流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若症状较轻,可先通过日常护理缓解;若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1、局部用药
对于浅表性感染,通常可外用抗生素药膏抑制细菌繁殖。例如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能直接作用于患处减轻炎症。若存在脓疱未破溃,也可用氯己定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2、口服药物
若感染范围较大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口服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或多西环素片等,需严格按疗程服用,避免耐药性产生。
3、物理治疗
反复发作或顽固性毛囊炎可采用红蓝光照射、超短波等物理疗法。紫外线能杀灭皮肤表面细菌,激光治疗可促进炎症消退,但需在专业医疗机构操作。
4、切开引流
若毛囊炎发展为疖肿且形成明显脓肿,需由医生进行无菌切开排脓,清除坏死组织后配合抗生素纱布覆盖,避免感染扩散。
5、日常护理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更换衣物。避免搔抓、挤压皮损,减少油腻护肤品使用。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易感人群应增强免疫力。
出现细菌性毛囊炎后,建议避免自行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若外用药3天无改善或皮损增多,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药物过敏反应。日常需穿着透气衣物,高温环境下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