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胸痛、头晕和乏力等,治疗方法通常有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术、外科手术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制定。
1、药物治疗
抗凝药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可预防血栓形成,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控制心室率,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有助于恢复窦性心律。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电复律
适用于急性发作或药物无效的患者,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术前需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配合抗凝治疗。该方法见效快但可能存在复发可能。
3、导管消融术
通过微创手术隔离异常电信号病灶,适用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控制不佳者。术后需密切监测心律,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消融。该技术成功率约70-80%。
4、外科手术
包括迷宫手术等开胸术式,多适用于合并心脏结构病变需同期处理的患者。手术创伤较大但长期效果较好,通常作为其他治疗无效时的选择方案。
5、生活方式调整
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控制高血压及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体重管理可降低30%房颤复发风险,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
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心内科,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等异常情况。避免擅自停用抗凝药物,合并冠心病患者应同时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