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作为孕激素类药物,一般具有调节月经周期、维持妊娠、保护子宫内膜、抑制子宫收缩以及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副作用。其具体作用和不良反应需根据用药目的及个体差异综合分析。
1、调节月经周期
黄体酮可促进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为分泌期,帮助形成规律月经。对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月经紊乱,补充黄体酮能使子宫内膜正常脱落,改善月经周期不规律的情况。用药期间需按周期规律服用,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
2、维持妊娠
黄体酮通过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为胚胎着床提供稳定环境。对于复发性流产或先兆流产患者,它能促进胎盘形成并维持妊娠状态。但需配合HCG检测等指标评估保胎效果,不能盲目使用。
3、保护子宫内膜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黄体酮可增厚子宫内膜,提高胚胎着床率。长期雌激素刺激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周期性使用黄体酮能诱导内膜转化,降低癌变风险。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乳房胀痛等雌激素对抗反应。
4、抑制子宫收缩
黄体酮通过降低前列腺素合成和子宫肌层敏感性,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对于孕晚期先兆早产患者,高剂量黄体酮制剂可延长孕周,但需警惕血栓风险等并发症。
5、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副作用
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嗜睡、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与剂量相关。消化道症状如腹胀、食欲减退发生率约10%-20%,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或体重增加。
使用黄体酮制剂时应严格遵循医嘱,口服与注射剂型需注意不同的代谢特点。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血栓征兆(如单侧肢体肿胀)需立即停药就医。治疗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和凝血指标,避免与其他激素类药物随意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