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蟑螂过敏可通过避免过敏原接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清洁措施及日常防护等方式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1、避免接触过敏原
螨虫过敏者可使用防螨床品,定期高温清洗床上用品,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蟑螂过敏者需彻底清除食物残渣,使用密封容器储存食物,定期清理厨房死角。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缓解瘙痒。鼻塞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喘息患者可联合孟鲁司特钠片。症状持续者建议检测过敏原。
3、免疫治疗
针对中重度过敏患者,可考虑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标准化过敏原提取物进行脱敏治疗,疗程通常持续3-5年。该疗法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可显著降低过敏反应发生频率。
4、环境清洁措施
每周使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阳光下暴晒被褥不少于4小时。居室选择硬质地板,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蟑螂滋生处可使用硼酸饵剂,慎用喷雾杀虫剂。
5、日常防护
过敏体质者应佩戴N95口罩进行清洁活动,使用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冬季注意控制暖气温度,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宠物饲养家庭需加强毛发清理,定期除螨。
出现持续打喷嚏、湿疹加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变态反应科就诊。不建议自行购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过敏患者日常可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环境变化,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