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一般需采取中凹卧位,即头部和躯干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若存在呼吸困难或颅脑损伤等情况,需调整体位。同时需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联系急救人员。
1、中凹卧位
将患者头部和躯干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形成“中间凹陷”的体位。这种姿势有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心输出量,同时适度抬高上半身可减轻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迫,改善呼吸功能。适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多数休克类型。
2、平卧位调整
对于存在脊柱损伤或骨盆骨折的患者,需保持躯干平直,避免随意搬动。此时仅将下肢抬高15-20度,使用软垫固定躯干,防止因体位不当造成二次损伤。若患者有呕吐风险,可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3、半卧位特殊情况
心源性休克伴急性肺水肿时,需采取半卧位(上半身抬高70-80度),双腿自然下垂,减少静脉回流以减轻心脏负荷。此类患者禁止抬高下肢,同时需给予高流量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休克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或喂食,所有体位调整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在等待急救期间,需每5分钟观察一次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疗团队到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