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的发生通常与过度使用、运动损伤、姿势不当、老化退变以及疾病因素有关。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及手术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1、过度使用
长期重复同一动作会导致肌腱反复摩擦或承受压力,例如长时间打字、频繁举重物等,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患者常出现活动时疼痛、局部压痛等症状。
2、运动损伤
运动前热身不足或动作不规范,如突然进行高强度弹跳、投掷等,可能造成肌腱急性拉伤。典型表现为突发性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3、老化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组织弹性下降、血供减少,日常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损伤,常见于肩袖肌腱、跟腱等部位,疼痛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加重。
4、疾病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诱发肌腱炎症,多伴有关节僵硬、对称性疼痛等全身症状,需结合原发病治疗。
治疗方面,急性期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每次15-20分钟。物理治疗可采用超声波或微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反复发作或顽固性疼痛可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封闭注射,若发生肌腱断裂则需手术修复。
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佩戴护具并规范动作。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关节活动障碍,建议及时至骨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肌腱损伤程度,避免擅自使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