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后担心感染狂犬病,可通过清洗伤口、接种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观察犬只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具体需根据暴露等级和伤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建议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处置。
1、清洗伤口
立即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洗净。较深伤口可用注射器深入伤口内部进行灌洗,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此操作可清除约90%的病毒,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步骤。
2、接种狂犬疫苗
需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疫苗,后续按0、3、7、14、28天程序完成5针接种。头面部咬伤或严重暴露者需采用“2-1-1”加强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3、注射免疫球蛋白
三级暴露(穿透性皮肤损伤、黏膜接触)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按20IU/kg体重计算用量,头部咬伤可提高至40IU/kg,与疫苗不同部位接种。
4、观察犬只
如能捕获咬人犬只,可隔离观察10日。若犬只在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可停止后续疫苗接种。无法观察的流浪犬、野生动物咬伤,应按最高暴露等级处理。
5、及时就医
伤口较深需清创缝合时,应延迟6-8小时并充分冲洗后缝合。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等感染征象时,需联合使用抗生素。就医时应如实告知犬只免疫史、暴露时间等关键信息。
被咬后应立即启动暴露后预防,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且发病后致死率近100%。所有哺乳动物咬伤均有传播风险,不可因犬只外观健康而放松警惕。完成免疫程序后需检测中和抗体,确保达到0.5IU/ml保护水平。日常应避免接触陌生动物,教育儿童不要挑逗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