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肝脏炎症。该疾病属于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感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及黄疸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和尿色加深。临床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如抗HAV-IgM抗体阳性。治疗上以卧床休息、保肝药物及营养支持为主,一般无需抗病毒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或未煮熟的食物,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进行预防。
若出现持续黄疸、凝血功能障碍或意识改变等表现,可能提示病情加重,需立即就医。日常接触患者后应严格洗手,患者的餐具和衣物需消毒处理,以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