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气滞血瘀怎么办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气滞血瘀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运动锻炼、情志调节以及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改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法。气滞血瘀多由情绪不畅、久坐少动等因素导致,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干预。

1、中药调理

气滞血瘀者可遵医嘱使用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胸胁胀痛;柴胡疏肝散能疏肝理气,改善情绪抑郁引起的症状;逍遥丸可调和肝脾,缓解气血运行不畅。

2、针灸推拿

常选取太冲、合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可疏通经络气血。推拿手法如点按膻中穴、揉按肝俞穴,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周2-3次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3、运动锻炼

建议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有氧运动,每日坚持30分钟。这类运动能舒展筋骨,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尤其适合长期久坐者。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劳累加重气滞。

4、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可通过冥想、深呼吸、与亲友倾诉等方式实现。情绪波动较大者建议进行心理咨询,避免肝气郁结加重血瘀。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转移注意力,维持气血平和状态。

5、饮食调理

日常可食用山楂、玫瑰花茶、黑木耳等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食物。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建议少量多餐,适当增加洋葱、生姜等温性食材的摄入。

气滞血瘀患者需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气血。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根据体质变化调整方案。若出现胸痛加剧、月经血块增多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不宜自行服用活血类药物,以免引起出血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