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通常表现为胸痛、放射痛、活动后诱发、伴随症状以及休息后缓解等,具体症状因人而异。该症状多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胸痛
典型症状为胸骨中下段后方的压榨性疼痛或闷痛,可能持续数分钟,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部分患者描述为胸部紧缩感或压迫感,严重时可伴有濒死感。
2、放射痛
约50%患者疼痛向左侧肩部、左上臂内侧放射,部分可延伸至无名指、小指,少数人出现下颌部、上腹部或后背疼痛。这种牵涉痛可能被误诊为牙痛或胃痛。
3、活动后诱发
快步行走、爬楼梯、寒冷刺激或饱餐后易诱发,这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典型心绞痛在停止活动或消除诱因后3-5分钟内逐渐减轻,若持续超过15分钟需警惕心肌梗死。
4、伴随症状
发作时常伴面色苍白、冷汗、心悸,约2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表现,提示心肌缺血程度较重。
5、休息后缓解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症状缓解是重要特征。部分不典型患者表现为静息状态发作,多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或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停止活动并坐下休息,及时测量血压和心率。首次发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时,需尽快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注意糖尿病患者或高龄患者可能表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切忌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