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气通常是由于腹壁薄弱或腹腔压力增高导致脏器或组织突出至腹股沟区域形成的。其形成可能与腹壁薄弱、腹压增高等原因有关,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1、腹壁薄弱
腹股沟区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性损伤可能导致腹壁肌肉、筋膜等支撑结构薄弱。例如老年人组织退化、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因素会削弱腹壁强度,使肠管或网膜容易从薄弱处膨出形成包块。这种情况需通过修补薄弱区域进行治疗。
2、腹压增高
长期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重体力劳动会导致腹腔压力持续升高。当腹压超过腹壁承受能力时,脏器易从薄弱点突出形成疝气。治疗需先解除诱因,如使用止咳药、润肠通便药物,同时结合疝气带压迫防止膨出加重。
3、保守治疗
适用于婴幼儿或暂不宜手术者。佩戴医用疝气带可局部加压阻止疝内容物脱出,需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同时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排便通畅,减少腹腔压力波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粘连。
4、药物治疗
无法根治疝气,仅能缓解症状。若出现嵌顿前兆疼痛,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炎症,为手术创造条件。
5、手术治疗
传统疝修补术通过缝合加强腹壁,而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较小。无张力修补术采用补片覆盖缺损部位,复发率低于5%。嵌顿疝需急诊手术防止肠坏死,术后需避免负重3个月。
发现腹股沟区包块应及时就诊,避免疝内容物嵌顿引发肠梗阻或坏死。日常需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术后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自行挤压还纳可能造成损伤,需由专业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