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淤血如何处理

王国文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淤血的处理方法包括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若淤血范围较大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冷敷

在淤血形成的24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低温能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缓解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避免冻伤皮肤。

2、热敷

淤血形成48小时后,可用热毛巾或暖水袋进行热敷。温热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每日进行2-3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

3、药物治疗

对于疼痛明显的淤血,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三七片、活血止痛胶囊等中成药。这类药物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外用药需避开皮肤破损处。

4、物理治疗

若淤血吸收较慢,可采用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等物理疗法。红外线能穿透皮肤促进代谢,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加速血肿消散,通常需连续治疗5-7天。

5、手术治疗

当出现大面积皮下血肿、进行性肿胀或合并感染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清除积血,术后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这种情况多见于严重外伤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发生淤血后应避免揉搓或按压患处,急性期保持患肢抬高。若淤血范围持续扩大、局部出现搏动性疼痛或发热现象,可能提示存在血管损伤或感染,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日常活动中建议做好防护措施,降低外伤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