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以下是具体分析:
1、血液传播
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接触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导致感染,例如共用注射器、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纹身器械、输注被污染的血液制品等。医疗机构中若器械消毒不彻底,在拔牙、内镜检查等侵入性操作时也存在传播风险。
2、性接触传播
与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时,病毒可能通过黏膜破损处进入血液。尽管传播概率低于乙肝,但多性伴侣、合并性传播疾病等情况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3、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5%-6%。哺乳期若母亲乳头皲裂出血,婴儿口腔有破损时也可能发生传播。
日常预防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医疗操作应选择正规机构。确诊感染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等,治愈率可达95%以上。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确诊后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