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介入治疗是用于急性高危肺栓塞或部分中危患者的紧急治疗手段,主要是为了快速清除肺动脉内血栓,恢复血流。常用方法包括导管溶栓、导管碎栓、经皮机械取栓以及肺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具体需根据病情选择。
1、导管溶栓
在影像引导下将导管送至肺动脉血栓部位,局部注入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能提高药物浓度且减少全身出血风险。适用于存在溶栓禁忌或全身溶栓效果不佳者,可快速溶解新鲜血栓。
2、导管碎栓
通过导管头端的机械装置(如旋转导管、超声碎栓探头)物理性粉碎血栓,促使血栓碎裂成细小颗粒。该方法适用于中央型大块血栓,能迅速减轻肺动脉梗阻,常与溶栓联合应用增强效果。
3、经皮机械取栓
使用专用抽吸导管或血栓切除装置(如AngioJet)直接抽吸或捕获血栓。对于发病时间短(小于14天)、血栓负荷重的患者,可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改善右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4、肺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或血管狭窄部位置入金属支架,扩张狭窄段肺动脉。适用于存在血管结构性狭窄或慢性栓塞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长期维持管腔通畅。
该治疗需在具备介入条件的医院开展,术后需持续抗凝6个月以上,定期复查D-二聚体、心脏超声等。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咯血或晕厥,应立即返院评估。介入治疗存在血管损伤、心律失常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