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疹可能与生理性环境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感染因素、过敏因素等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
1、生理性环境因素
小儿汗腺发育不完善,若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中,大量汗液无法及时蒸发会导致毛孔堵塞,形成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常见于颈部、胸背部等皮肤褶皱处。此时需及时调节环境温度至24-26℃,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通常无需特殊用药。
2、感染因素
汗液刺激可能引发皮肤细菌感染,形成红色脓疱疹,伴随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可遵医嘱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进行抗感染治疗。
3、过敏因素
部分患儿接触化纤衣物、尘螨等致敏物质后,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剧烈瘙痒。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配合地奈德乳膏进行局部抗炎治疗。
日常应注意给患儿穿着纯棉透气的衣物,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褶皱部位。若皮疹范围持续扩大、出现破溃渗液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儿科或皮肤科就诊,避免自行涂抹刺激性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