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细菌感染性疾病,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侵入皮肤破损处引发。该病常见诱因包括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功能低下、局部外伤等,需及时抗感染治疗以避免扩散。
1、病因及诱因
蜂窝织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0%-80%病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是常见致病菌。皮肤破损如割伤、烫伤、足癣破溃、静脉溃疡等部位易成为感染入口。糖尿病、静脉功能不全、淋巴水肿患者因局部循环障碍,感染风险较常人增加3-5倍。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红斑肿胀,皮温升高伴明显触痛,边界模糊呈弥漫性扩散。约70%患者伴有患肢活动受限,40%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肿大。重症病例可见发热(体温大于38.5℃)、寒战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⁹/L,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
3、治疗方法
轻症患者首选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100mg/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625mg/次),疗程7-14天。局部化脓者需切开引流,配合生理盐水冲洗。疼痛剧烈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患肢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住院患者需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
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或普外科就诊,避免挤压患处。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变化,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控制。抗生素使用需完成规定疗程,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