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是否严重通常需要根据其发生部位、病理类型以及体积大小等因素综合判断。大多数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但部分存在恶变风险,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1、良性息肉
多数息肉生长速度缓慢,体积较小且形态规则。例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通常属于良性范畴,这类息肉对健康影响较小,通过定期观察或内镜下切除即可有效控制。
2、腺瘤性息肉
结肠腺瘤、胃腺瘤等属于癌前病变,病理检查若发现绒毛状结构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概率可达30%-50%。此类息肉需要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并进行病理评估,术后需每6-12个月复查。
3、症状性息肉
直径超过2厘米的息肉可能引起肠梗阻、异常出血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子宫息肉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声带息肉可能影响发声功能,这类情况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干预。
发现息肉后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妇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超声内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性质。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有家族性息肉病史者需要加强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