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梗阻性黄疸是什么?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梗阻性黄疸是因胆道系统发生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而引起的黄疸。常见病因包括胆管结石、肿瘤压迫、炎症或先天结构异常,临床表现为皮肤黄染、尿液深黄及大便颜色变浅。

胆道梗阻后,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升高。患者除典型黄疸症状外,可能伴随皮肤瘙痒、腹痛、发热等表现。诊断需结合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方案,如胆总管结石可通过内镜下取石,恶性肿瘤则需手术解除压迫或放置支架引流。

日常需注意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及大小便颜色变化,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胆汁淤积。若出现持续性黄疸伴腹痛、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肝胆外科。治疗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如熊去氧胆酸片可促进胆汁排泄,头孢曲松钠用于控制感染,多烯磷脂酰胆碱辅助保护肝细胞功能。禁止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