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是中医的一种证候类型,主要指肝的阳气升发太过,阴液不能制约阳气,导致气血上冲头部引发不适。这种状态常与情绪、体质或慢性疾病相关,需通过中医辨证调理。
肝阳上亢的形成通常与肝肾阴虚、长期情绪压抑或过度劳累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若肝阴不足或肾水亏虚,无法滋养肝木,会导致肝阳失去制约而亢逆上行。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伴随肢体麻木或血压升高。临床上常通过舌诊(舌红少苔)和脉诊(脉弦细数)辅助判断。
存在相关症状时建议避免熬夜、饮酒及辛辣食物,保持情绪稳定。中医治疗常选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方剂平肝潜阳,具体用药需经专业医师辨证后开具。若伴有血压异常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