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伤后需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冲洗消毒、疫苗接种、预防感染、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后续观察等,具体需根据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1、冲洗消毒
被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清除伤口内的唾液和污染物。随后用碘伏或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减少细菌和病毒残留的风险。若伤口较深或出血较多,不建议自行加压包扎,应保持开放状态并及时就医。
2、疫苗接种
无论是否出血均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病疫苗,需按照0、3、7、14、28天的免疫程序完成5针注射。对于头面部咬伤、多处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3、预防感染
伤口较大或污染严重时,需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4、注射免疫球蛋白
三级暴露(穿透性皮肤损伤、黏膜接触)或免疫功能受损者,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剂量按20IU/kg计算。该被动免疫制剂能快速中和病毒,与疫苗主动免疫形成双重保护。
5、后续观察
接种疫苗后需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同时要密切监测咬人犬的健康状况。若犬只在10日内死亡或出现异常行为,应及时报告疾控中心加强免疫。建议在疫苗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
受伤后即使伤口轻微也应到正规医院犬伤门诊规范处置,疫苗接种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部剂次。被流浪犬或野生动物咬伤后必须进行暴露后预防,家养犬需提供有效的免疫证明方可酌情调整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