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可能是心脏结构异常、其他疾病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心脏结构异常
心脏结构异常是房颤的常见病因,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有关。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房扩大和心肌纤维化,增加异常电活动的风险。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也可能影响心脏电信号传导,从而诱发房颤。这类患者需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
2、其他疾病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引发房颤。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加快心率,长期可导致心房电重构。严重肺部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能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治疗时需要针对原发病,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或应用抗甲状腺药物。
3、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过量饮酒、吸烟、肥胖等因素可能诱发房颤。酒精具有直接心肌毒性,会干扰心脏电活动;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律失常。肥胖患者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夜间缺氧可能触发房颤。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发作。
出现心悸、脉搏不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血液检查等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