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SMA的致病基因是什么

耿敬华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濮阳惠民医院 三甲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主要为SMN1基因突变或缺失,少数情况与SMN2基因拷贝数异常有关。其具体机制涉及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的功能异常,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发肌肉萎缩和无力。

1、SMN1基因突变

约95%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由SMN1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该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负责编码运动神经元存活蛋白。当基因发生纯合缺失或点突变时,SMN蛋白合成量显著下降,无法维持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

2、SMN2基因拷贝数

SMN2基因作为SMN1的备份基因,其拷贝数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正常人携带0-3个SMN2基因拷贝,当SMN1缺失时,SMN2产生的SMN蛋白仅有10%-20%为全长功能蛋白。拷贝数越多,产生的功能性蛋白相对越多,临床症状越轻,例如Ⅲ型患者通常携带3-4个SMN2拷贝。

3、遗传方式

本病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若父母双方均为SMN1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子代有25%概率患病。约2%病例由新生突变引起,即父母基因检测正常但子代出现自发突变。携带者筛查显示,约1/40-1/50人群存在SMN1基因杂合缺失。

该病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包括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SMN1基因外显子7、8的缺失,以及测序分析点突变。建议有家族史或生育过患儿的夫妇进行产前诊断,通过绒毛膜取样或羊水穿刺获取胎儿DNA进行SMN1基因分析,必要时可考虑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降低遗传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