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P在医学上通常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因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计数降低,严重时可引发内脏出血。其常见因素包括免疫异常、感染以及药物影响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免疫异常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机制是自身抗体错误攻击血小板,导致其过早被脾脏等器官破坏。同时,免疫系统也可能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成熟,使血小板生成减少。这种免疫失衡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或某些病毒感染后免疫应答紊乱有关。
2、临床表现
患者常见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点(瘀点)、易发瘀斑,口腔黏膜血泡和鼻出血多见。女性可能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严重病例会出现消化道出血(黑便)、血尿或颅内出血等危急情况,后者可能威胁生命。
3、诊断方法
需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典型诊断流程包括血常规显示孤立性血小板减少(通常小于100×10⁹/L),骨髓穿刺显示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同时进行抗血小板抗体检测等辅助检查。
该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出血表现时需立即急诊治疗。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年龄个体化制定,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药物,必要时进行脾切除,所有治疗均应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