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检查在眼科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观察眼部组织结构、诊断疾病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其作用包括诊断黄斑病变、评估青光眼、监测视网膜疾病、辅助术前评估以及跟踪病情进展等方面。
1、诊断黄斑病变
OCT检查通过高分辨率断层扫描技术,可清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对于黄斑裂孔、黄斑水肿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能准确识别视网膜增厚、积液或结构缺损等异常,为临床提供客观诊断依据。
2、评估青光眼
该检查可定量测量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早期发现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损伤。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检查结果,能动态观察视神经萎缩程度,辅助判断青光眼进展速度和治疗效果。
3、监测视网膜疾病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OCT能显示视网膜水肿范围和出血吸收情况。检查结果可帮助医生调整抗VEGF药物注射等治疗方案,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活跃程度。
4、辅助术前评估
在白内障、玻璃体切除等手术前,OCT可明确黄斑区是否存在潜在病变。若发现黄斑前膜或视网膜脱离等异常,医生可及时调整手术方案,避免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
5、跟踪病情进展
对于慢性眼病患者,定期OCT检查能建立连续的病情档案。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视网膜厚度、病灶范围等参数变化,可量化评估疾病发展速度,为调整用药剂量或治疗频率提供参考。
进行OCT检查时无需散瞳或接触眼球,具有无创、快捷的特点。建议存在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的患者及时检查,检查结果需由专业眼科医生结合眼底照相、视野检查等综合判断。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进展,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应重视眼部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