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崩漏原因有哪些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崩漏可能与血热、脾虚、肾虚、血瘀、肝郁气滞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崩漏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或非经期出血,需根据具体诱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血热

血热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多因体内阳盛,过食辛辣或情绪抑郁化火,导致血热妄行;虚热则与阴虚内热有关,阴液不足导致虚火扰动冲任。患者可能出现经血深红、质地黏稠、口干舌燥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葆宫止血颗粒、断血流片、妇科止血灵胶囊等中成药调理。

2、脾虚

脾主统血,若脾胃虚弱或饮食失调,可能导致气不摄血。患者常伴有经血色淡质稀、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治疗需益气健脾,常用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药物,同时需避免过度劳累。

3、肾虚

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可能损伤冲任,导致肾阴虚或肾阳虚。肾阴虚者多见经血鲜红伴腰膝酸软;肾阳虚者经血稀薄、畏寒肢冷。临床常用乌鸡白凤丸、右归丸、左归丸等药物,需根据阴阳虚损类型选择。

4、血瘀

气滞血瘀或寒凝血滞会导致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典型表现为经血紫暗有块、小腹刺痛拒按。治疗需活血化瘀止血,常用云南白药胶囊、宫血宁胶囊、少腹逐瘀丸等,配合局部热敷可改善血循环。

5、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不畅会导致肝失疏泄,影响气血运行,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经血色暗、经行不畅等。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疏肝理气药物可调节气机,同时需配合心理疏导。

出现崩漏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如B超、激素六项等,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周期变化。药物需在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