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印通常是吻痕的一种俗称,一般是由于皮肤受到吸吮或机械性摩擦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皮下淤血。其外观呈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斑块,与普通吻痕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基本一致。
草莓印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当皮肤受到持续吸力时,真皮层中的毛细血管受外力牵拉破裂,红细胞外渗至组织间隙,形成肉眼可见的瘀斑。该现象多发生在颈部、锁骨处等皮肤较薄、血管丰富的区域,这些部位的血管更贴近表皮,更易形成明显痕迹。
需要与病理性瘀斑进行鉴别。若皮肤无明显外力作用史却反复出现类似印记,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等疾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瘀斑,血管弹性异常者可能在轻微外力下形成大面积瘀斑。血液科相关数据显示,约15%的异常瘀斑病例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
日常建议避免过度用力吸吮皮肤,若出现不明原因瘀斑且伴随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皮肤科门诊统计显示,及时就诊的异常瘀斑患者中,约有30%确诊存在潜在血液系统问题,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