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皮肤黏膜出血、肾脏损害、头痛以及消化道症状等,具体表现因疾病类型和病程阶段有所不同。该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情进展较快,需及时识别并就医治疗。
1、发热
出血热患者通常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常伴有寒战。发热期一般持续3~7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三痛”症状,即头痛、腰痛、眼眶痛,这是病毒血症引起的全身中毒反应。
2、皮肤黏膜出血
在病程第3~6天会出现广泛性出血表现,包括皮肤瘀点瘀斑(多见于腋下、胸背部)、结膜充血、牙龈出血、鼻衄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咯血、呕血或便血,这与血小板减少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3、肾脏损害
约50%患者会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异常,尿液检查可见蛋白尿和管型尿。这是病毒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所致,重症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肾衰竭,需要血液透析治疗。
4、头痛
剧烈的持续性头痛是常见症状,尤其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更为明显。这与病毒引起的脑血管渗透性增加、颅内压升高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5、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约30%患者可能出现特征性的“醉酒貌”,表现为面部、颈部和前胸部皮肤潮红,这与毛细血管扩张有关。
当出现持续高热伴出血倾向时,应尽早就医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和血常规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重点在于防鼠灭鼠,避免接触可能被鼠类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高危人群可考虑接种出血热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