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与高血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血脂是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以及斑块形成等机制上。
1、脂质沉积
血液中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穿透受损的血管内皮,沉积在动脉壁内,逐渐形成脂质条纹。这些沉积物会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动脉管腔狭窄。
2、炎症反应
高血脂状态会激活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后的LDL形成泡沫细胞。这些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进一步加剧血管壁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3、内皮功能障碍
升高的甘油三酯和LDL-C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异常。这种内皮损伤为脂质浸润提供了病理基础。
4、斑块稳定性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时,其逆向转运胆固醇的能力减弱。同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会促进斑块内脂质核心扩大,增加斑块破裂风险。
日常应通过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控制血脂水平,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同步管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脂四项,已确诊高脂血症患者需遵医嘱使用他汀类药物,并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血管评估。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