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按摩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按摩治疗
按摩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可通过揉捏、推拿等手法放松周围肌肉,缓解局部僵硬和疼痛。但需注意避免直接按压骨刺部位,防止刺激增生组织引发炎症。急性期或存在明显红肿热痛时不宜按摩。
2、物理治疗
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关节肿胀。日常可配合热敷或艾灸,每次15-20分钟,温度控制在40-50℃以避免烫伤。建议每周进行2-3次,连续治疗4-6周观察效果。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伴有肌肉痉挛者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适用于软骨磨损较重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手术治疗
当增生严重压迫神经或血管,出现肢体麻木、活动障碍时,需考虑微创关节镜清理术或开放手术切除骨赘。术后需配合支具固定4-6周,逐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粘连。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建议每小时活动关节5分钟。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可通过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强化肌肉力量。若出现夜间静息痛或肢体感觉异常,应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明确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