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季节性疲劳如何预防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季节性疲劳的预防方法通常包括调整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心理调节以及避免诱因等。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针对性措施,可有效缓解因季节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

1、调整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生物钟稳定。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秋季日照时间缩短时,可适当早睡早起,冬季寒冷季节可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但不宜超过9小时。午间可安排15~30分钟的小憩,但需注意避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2、均衡饮食

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铁元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鸡蛋、菠菜、柑橘类水果等。冬季可适量食用温补食材如红枣、桂圆,但需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比例。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1500~2000ml,避免饮用浓茶或过量咖啡。

3、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瑜伽,每次持续30~40分钟。春季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接触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冬季户外运动需注意保暖,运动前后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4、心理调节

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秋季可进行摄影、郊游等季节性活动,冬季可通过阅读、手工制作等室内活动调节情绪。建议每天预留10~20分钟进行放松训练,必要时可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获得专业支持。

5、避免诱因

注意室内温湿度调节,保持18~22℃的适宜温度和40%~60%的空气湿度。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骤冷骤热刺激。减少在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中的户外活动时间,流感高发季节需做好个人防护。

出现持续乏力、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超过两周时,建议前往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可记录体力变化曲线,结合季节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或理疗干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